健康驿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卫生保健>健康驿站> 文章

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2023年五一健康提示

发布时间:2023/5/1 17:16:46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824次

2023年五一健康提示

         2023五一假期将至,假日期间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出境游将会明显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五一假期期间,要继续重视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同时要做好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肠炎、食物中毒、蜱传播疾病、手足口病、猴痘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QQ图片20230528172334.png

一、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为主。我国疫情处于低水平传播阶段,主要优势流行毒株为我国前期BF.7BA.5.2的进化分支,同时也有XBB等境外流行变异株输入导致的本土传播。随着时间推移,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XBB等容易逃逸免疫变异株的风险逐渐上升。公众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4月版)》合理佩戴口罩。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就医,就医时建议佩戴N95口罩。


                                                 QQ图片20230528172325.png

主要预防措施

1. 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如果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但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则需要继续完成后续剂次的疫苗接种。如果在此前疫情中已感染,但在感染前尚未完成基础免疫,则需要在感染3个月后再接种1剂次疫苗。

2. 出行时在露天等场所可不必佩戴口罩;在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建议佩戴口罩。其他要求请参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4月版)》。居住场所注意通风换气。

3. 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佩戴好N95口罩及时就医,并告知自己的旅行史。

 

二、季节性流感

提高个人健康素养,加强个人日常防护。有发热、咽痛和咳嗽等症状时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如老人和儿童)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出境时可适当准备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磷酸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等药物备用。

主要预防措施

1. 提高个人健康素养,加强个人日常防护:保持室内通风;平时注意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手触碰眼、口、鼻;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有发热、咽痛和咳嗽等症状时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等。

2.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轻症病例可以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如老人和儿童)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出境时可适当准备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磷酸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等药物备用。

三、诺如病毒肠炎及食物中毒

注意手卫生及饮食、饮水卫生。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量吃熟食,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尽量采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QQ图片20230528172340.jpg

主要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照顾病人后,准备或分发食物和进餐前,要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

2.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量吃熟食,生吃蔬果要洗净,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彻底煮熟后再吃;不喝生水。

3. 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最好居家主动隔离,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准备和加工食物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4. 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四、蜱传疾病

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无所遁形,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主要预防措施

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无所遁形,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一旦发现有蜱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蜱,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

如在清除蜱后的几周内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五、手足口病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手足口病疫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主要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儿童在接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

2.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6. 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QQ图片20230528172345.jpg

 

 

 

来源——中国疾控

                                  

整理:时孝珊

校对:董文君

审核:周

发布:时孝珊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区谷里第二幼儿园 地址:江宁区谷里街道庆缘南街28号 电话:025-86138122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